为深化法学与心理学交叉学科实践教学,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司法实践相结合。9月17日,大同大学教科院党委副书记侯雁伶和杨继全老师组织学生,前往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参观学习活动,通过“旁听庭审+情景演绎+交流总结”的形式,收获了一堂生动的“法治实践课”。
庭审旁听:沉浸式感受司法庄严
活动伊始,在法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,师生们有序进入审判庭,旁听了一起真实案件的审理过程。从法庭调查、举证质证,到法庭辩论、被告人最后陈述,整个庭审流程规范严谨,审判人员、公诉人、辩护人各司其职,展现了司法工作的专业性与严肃性。
学生们全程专注聆听,认真记录庭审中的关键环节,直观感受了法律的严肃性与司法程序的公正性,也对案件背后涉及的社会问题、心理因素产生了初步思考,为后续专业学习积累了鲜活的现实素材。

情景演绎:用专业视角诠释犯罪后果
庭审结束后,师生们转至会议室开展互动实践环节。学院心理学专业学生以“犯罪的后果”为主题,分三组进行情景剧表演。各组学生结合常见法律案例,通过角色扮演还原了“冲动犯罪后的家庭破碎”“网络诈骗的法律追责”“校园暴力引发的连锁后果”等场景,生动展现了犯罪行为对个人、家庭与社会的多重危害。
表演过程中,学生们精准把握角色的心理变化,用细腻的肢体语言与台词,让在场人员直观感受到“法律红线不可触碰”的道理。通过“以案释法”的形式,深化对“犯罪预防”与“心理干预”的认知。法院工作人员对表演给予肯定,认为这种形式既创新了普法方式,也体现了心理学专业的实践价值。

交流总结:凝聚共识,共促学生成长
情景演绎结束后,活动进入总结交流环节。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负责人首先发言,对大同大学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,强调司法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助力,希望未来能与学校深化合作,共同搭建“理论+实践”的育人平台,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法治意识、提升社会责任感。
随后,大同大学教科院党委副书记侯雁伶代表学校致谢,对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供的实践机会表示感谢,并寄语学生:“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既要敬畏法律、遵守规则,也要立足心理学专业,探索‘法治教育+心理疏导’的服务路径,未来用专业能力为社会治理贡献力量。”
合影留念:定格实践学习难忘瞬间
最后,全体师生与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在法院门口合影留念,为此次实践学习画上圆满句号。通过此次活动,教科院心理学专业学生不仅近距离接触了司法实践,拓宽了专业视野,更在沉浸式体验中强化了法治观念与社会担当,为后续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